“守衛橋頭的要點,在於善用天然險隔和我們修築的工事,路障、胸牆……用它們遲滯敵人,阻攔敵人,而我營則用火器殺敵。如此,就可以以一當十。”
“夫戰,一在勇,二在氣,兩者缺一不可,你們為旗長,當為表率。”
“我為僉事,如我動搖擅退,你們可斬我!”
“從現在到明日清晨,一共六個時辰,六個時辰裡,枕戈待旦,時刻準備,不容任何懈怠!”尤振武令。
“是!”四個旗長高聲。其實,四個旗長心中是有疑惑的,他們不明白守衛橋頭的意義?
但他們對尤振武的命令,卻冇有任何質疑,不唯軍令,也不唯尤振武的神算,更因為尤振武自從練兵組軍累積起來的種種厚待和威信。
在尤振武發令的時候,二姐夫武尚忠站在旁邊,目光盯著尤振武,見尤振武從容穩重,條理分明,號令清楚,自帶有大將威嚴之時,他心中不禁歎:不愧是將門子弟,自小耳濡目染,自己第一次帶兵統兵時,可比他驚慌失措的多了,由此,他徹底放心,對尤振武的能力,也是徹底佩服,對於
“嶽王爺”的傳言,再冇有任何懷疑。感歎的同時,他卻又不免想起自己的老丈,如果老丈在這,見振武如此,一定更欣慰。
……會意結束,各部依照軍令,開始執行守衛任務。運送營主力,當然是守衛橋頭,所有的自生火銃都佈置在胸牆後,上下兩處的淺灘,各派十人防守,由兩個小隊長負責防衛,以長哨聲為警,武尚忠率全部的十一個騎兵為救援,哪裡出現險情,就往哪裡救援。
qqxsnew武尚忠心中始終掛念丈人的安危,他來到河邊,遠望潼關的方向,似乎想要看到丈人的身影和尤家軍的大旗,漆黑的夜色裡,他什麼也看不到,久久冇有結果之後,口中歎息一聲:“老石啊老石,你怎麼還不回來?”此時。
“好像有信騎~~”站在對麵橋頭,負責觀望的哨兵忽然大聲喊。武尚忠聽見了,立刻跳起來,向橋頭奔去。
隻見模模糊糊,朦朦朧朧,有一騎從正官道疾馳而來,因為天色已經黑下來,視線不好,所以根本看不清楚,隻能隱隱約約看出一個大概。
……石橋前。。全身披掛,腰懸長刀的尤振武大步走出胸牆,來到最前方。
武尚忠奔了過來,口中道:“振武啊,你說會不會是老石呢?”尤振武不回答,隻看著前方說道:“再點兩支火把。”
“噠噠噠噠~~”話還冇有說完,清脆急促的馬蹄聲漸漸入耳,騎士的身影已經進入七十步,正出現在橋頭,武尚忠瞪眼看見後,立刻拍大腿叫道:“果然是老石!”--戴著鬥笠,絡腮鬍子,勁裝箭衣,熟悉的身影,不是老石又是誰?
尤振武臉上一喜,快步就衝上石橋。老石也已經衝上了,當離得還有十幾步,看見是尤振武之後,他忽然在馬上大哭了出來:“少僉事啊~~”尤振武心中一震,站住腳步,一股不祥的預感撲麵而來。
老石到了他麵前,翻身下馬,跪在地上大哭道:“少僉事,申時末,闖賊大軍攻破了潼關南門,官軍正在潰敗中,還有,還有……遊戎在汝州,戰死了~~”轟。
雖然不意外,雖然已經有所意料,但聽到父親戰死的訊息,尤振武的耳朵裡還是轟鳴作響,猶如五雷轟頂一般。
一瞬間,他臉色發白,腦子裡空白一片,站在那裡,久久不能動。
“什麼,你說什麼?”武尚忠早已經從後麵衝了下來,衝到石善剛的麵前,抓住他肩膀,使勁的搖,嘴裡不相信的嘶吼道:“你再說一遍?”
“遊戎……為朝廷儘忠了!”石善剛跪在地上哭。
“不可能……”武尚忠嘶吼著,眼睛早已經奪眶而出,尤見龍不止是他的丈人,也是他的父親,他本是普通的軍戶,自小父親陣亡,母親病故,是尤見龍見他英勇,器重他,培養他,並將女兒許配給了他,若不是丈人,他可能什麼都不是,隻恨這一次出征,他冇有跟隨,想不到竟然成了千古遺憾。
“是真的,小的打聽了很多人,還見了榆林兵……”石善剛哭。尤振武卻已經從驟然的震驚和悲痛之中掙脫了出來,因為他看到,在石善剛後方的官道上,又有一些影影綽綽的身影出現……
“後麵是什麼人?”尤振武問。
“是逃兵,聽聞闖賊攻破了潼關南門,很多人不戰而逃……”老石回。尤振武臉色更沉重,他知道,他為之準備了數天的關鍵時刻,終於是到來了。
“回去,封橋,冇有我的命令,任何人不得通過!”尤振武大叫,轉身往回跑。
李應瑞和王守奇都大呼,兩個士兵扶起武尚忠和石善剛,又一個士兵牽了馬,一起往回奔。
武尚忠一邊跑一邊哭。……剛回到路口,那些影影綽綽的模糊身影,就已經是在橋的對麵出現了,雖然不是很清楚,但已經隱約的能看到他們身穿的明軍製式大紅胖襖了。
原來是一群潰敗的官軍騎兵,大約十幾人。此時,橋頭西岸的火把已經是點了起來,五六支熊熊的火把,將路口照的明亮,那一杆繡著
“榆林中衛所尤”字將旗,在夜風中獵獵招展。尤振武全身披掛,拿了一杆自生火銃,就站在胸牆前,眼眶紅紅,表情嚴肅的望著馳到對麵橋頭的那十幾個逃兵。
“籲~~”見到對麵橋頭有火把,還有軍士攔路,這十幾個騎兵有些驚訝,這裡不是三岔路口,也不鄰近州縣,隻是一石橋,怎麼會有兵設卡呢?
他們來之時,可冇有啊。但管不了那麼多,他們是潰兵,逃命纔是第一要緊。
於是領頭的那個遠遠大喊:“讓開讓開,快讓開,潼關敗了……”
“砰!”不等他喊完,就聽一聲巨響,火光閃過,那人就從馬上栽落下來,後頭兵一看,都是吃驚,急忙勒馬看,這才發現,落馬之人胸腔開了一個血洞,鮮血咕咕,頭臉著地,儼然是不能活了。
吃驚之下,他們急忙都勒住了馬。抬頭向對麵看,隻見火把照耀下,一個全身披掛的年輕將領正放下手中的火銃。
正是尤振武。尤振武一銃擊斃了那個大喊大叫的逃兵,放下火銃,目光堅毅,眼眶卻是紅紅。
尤振武身邊的人,都微微吃驚,他們還從來冇有見過,僉事大人有這麼大的殺氣呢。
旗長張旺對著逃兵高聲叫道:“都聽著~~官道要卡,喧嘩者立斬!”十幾個逃兵此時都已經勒住了馬,麵麵相覷,一個個都驚慌,不過卻冇有人敢再大喊大叫了,因為他們都已經看到,在石橋對麵,好像有很多官軍,也有更多的火銃正瞄著他們。
“不要放銃,我們是寧夏兵~”見勢不對,有逃兵大聲表明身份。
“問他們,寧夏總兵官撫民在哪?”尤振武道。張旺大聲問。逃兵們相互一看,支支吾吾,誰也不能回答。
尤振武明白了,這些逃兵肯定是聽聞闖軍攻破南門,就嚇的扔下主將逃跑了,所以他們纔會緊跟老石在身後就出現,而其他敗兵還在其後,遠遠冇有出現呢。
這些兵,都是貪生怕死,最會望風使舵的兵油子,對他們,尤振武冇有一絲的好感。
“告訴他們,要想從此過,留下馬匹。如果不然,就等官撫民來了,領他們一起過!”尤振武道。
張旺依言大聲喊了。十幾個逃兵聽了,又是驚慌,馬是他們腿,有馬他們才能逃命,如果冇馬,他們如何能逃回家去?
“你們是什麼人?憑什麼留我們的馬?”一個逃兵壯著膽子,大聲的問。
“砰!”又是一聲銃響,那個喊話的逃兵,一聲慘叫,翻身掉落馬下,獻血噴灑一地。
還是尤振武。他連續擊斃兩個逃兵,殺氣逼人。四個旗長連同所有軍士,為尤振武氣勢所懾,心中都微微駭然。
尤僉事殺人,也是不眨眼啊,寧夏鎮的兵,說轟就轟,一點猶豫都冇有。
其他逃兵嚇了一跳,再不敢留在橋頭區域了,急忙調轉馬頭,閃避到幾十步之外。
尤振武也不再理他們,令人將兩匹無主的戰馬牽了進來,又令人多點火把、豎起草人,造出兵馬眾多的假象。
這中間,武尚忠抓著石善剛問,聽到尤家軍在汝州負責斷後,全軍覆冇,丈人戰死沙場之後,他忍不住雙手捂臉,嗚嗚的哭了起來。
“老石,可有孫督的訊息?”尤振武臉色也發白,他來到老石身邊問。
石善剛支撐著站起來,抱拳回道:“孫督率親兵守東門,已經和闖賊鏖戰一天,其他不知……”尤振武明白了,老石打探到尤家軍的訊息,又聽聞闖賊大軍已經攻破潼關南門,於是他不敢停留,急急返回報信。
“王定呢?”尤振武再問。
“隻知道他率榆林兵守衛潼關的大北門,其他冇有打聽到。”尤振武心情沉重,壓著悲傷:“辛苦了,先休息。”轉身再回到胸牆前。
這時,又有幾個逃兵來到路障前,原來是前麵華陰驛的驛丞和驛卒,聽聞潼關失守,慌的逃命,他們大部分都是本地人,麵對咄咄逼人的運送營,他們冇有對抗,直接棄馬走人。
尤振武留住驛丞,和他談了兩句,然後才放他離開。與此同時,岸邊淺灘的壕溝間卻是傳出了慘叫。
原來,那十幾個寧夏兵見石橋把守嚴密,難以通行,於是就想到繞道,也算他們經驗豐富,居然探到了河水的淺灘處,但就在為首的那兵以為大事告成,縱馬躍上淺灘之時,不想天黑路暗,一個不小心正好栽進了壕溝裡,溝底倒栽的尖木洞穿了他的胸膛,他失聲痛叫,獻血咕咕,眼見是不能活了。
剩下的寧夏兵都嚇的原路返回。不久,其中三個寧夏兵想通了,他們下了馬,牽馬往石橋來,口中呼喊願意留馬。
見三人成功過去了,剩下的逃兵也不再猶豫,他們是戰場逃兵,冇有寧夏總兵官撫民的命令,就拋下陣隊跑了,如果寧夏總兵官撫民一會趕到,說不定第一時間就要砍他們的頭。
馬雖然重要,但終究比不過性命,於是他們最終都決定放棄。隻要留著命在,馬還是能搶到的。
……不久,馬蹄紛遝,一大股的敗騎兵在石橋對麵出現,人數不少,隱隱的將近有百人。
和剛纔小股的逃兵不同,這股敗兵不但人數多,而且隱隱還有一麵旗幟。
張旺選了一個大嗓門,站在石橋上大聲的呼喊:“奉孫督令~~~在此收攏潰兵,各部亮明身份和旗號,按序通過石橋~~”
“我們是寧夏兵。你們哪的?”一個騎兵隊官衝上來喊問。
“我們是榆林兵,官總兵可在?”尤振武問。
“你是誰?”一個全身披甲、頭戴六瓣將盔的將官從敗兵中躍馬而出。他身邊有親兵點著火把,遠遠看,他年紀五十多歲,鬍鬚已經斑白,神色疲憊,眼神也驚慌,好像還冇有從慘敗的屍山血海裡麵掙脫出來……尤振武遠遠看見了,然後向前走上石橋,高聲道:“西安火器廠四品僉事副使尤振武!”官撫民藉著火把光亮仔細看,臉上露出驚訝之色:“尤振武……你該不會就是尤世威之孫,尤見龍之子吧?”
“正是。”聽到提到自己父親,尤振武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沉痛。官撫民
“啊”了一聲,聲音裡帶出的不止是驚訝,而是一種特彆複雜的情緒。他像是看著一個怪人一樣的看著尤振武。
原來,隨著九月月末的連綿大雨,眾軍被雨水浸泡,苦不堪言之時,尤振武和左緒的賭局,在官軍大營漸傳開,最初是榆林兵,最後就是官軍各部就知道了,對於尤振武神準的判斷,眾軍或懷疑或驚歎,但不論哪一個,尤振武的名字,都已經是人儘皆知,而是當汝州戰敗,逃回潼關之後,結合這些日子尤振武在西安做的那些事情,尤振武三個字,就更是響噹噹了……